宁夏:“口弦”从远古走来的非遗之声 “弦音不息”展览 口弦引关注

2024-07-27
来源:

近日,为期一个月的“弦音不息”安宇歌藏民间乐器展开幕。这一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口弦”这一独具魅力的乐器。口弦,作为人类在语言尚未充分发展之前的交流工具,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口弦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在先秦文献中被称为“簧”,亦有口簧之称。

石峁遗址出土,复制与研讨

(复制的骨制口弦)

在此次展览中,一把骨制口弦尤为特别,因其完美复刻了石峁遗址中出土的骨制口弦。2017 年底,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距今约 4000 年),考古人员发掘出 20 余枚绳振式骨制口弦。中科院相关部门专家委托安宇歌和她的儿子李旭,在世界口弦研讨会之前,复制出一批与石峁遗址出土的口弦完全一致的骨制口弦。李旭依照出土文物的形制,精心寻找适宜的材料,最终成功复制,并在2019年石峁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重现了四千年前的声音。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堪称“世界口簧的祖源地”。正因如此,甘肃、宁夏地区口弦历史意义重大,而西南少数民族彝族口弦中至今仍保留着一千多种语义表达。

口弦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中国各少数民族制作的口弦样式皆独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口弦对于宁夏当地的少数民族而言,更多是妇女自我倾听、抒发内心惆怅和各类情感的方式,而在宁夏口弦的制作上,人们喜欢雕刻花草等图案加以装饰。

(回族竹制口弦)

往昔,回族年轻男女谈恋爱时,男孩来到女孩家门外,即便不见面,男孩在窗根底下轻轻吹个泥哇呜,女孩听到后,回几声口弦,男孩便知晓女孩能否出来。

在过去“家女不见外男,青丝不见青天”的时代,妇女备受诸多限制与约束。然而,她们巧妙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发挥奇思妙想,将原本废弃无用的破篦子背改造成乐器。借此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渴望,彰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她们对压抑生活的反抗与突破。

(篦子口弦)

2005年开展国家级第一批非遗项目时,安宇歌一行人曾拜访了一位宁夏口弦传承人,老人现已离世。口弦于这位老人饱经沧桑的人生而言,是一丝慰藉。老人心中有话难以倾诉时,就会拿起家中炕边用小手绢包裹着的口弦弹上一段,以此抒发内心惆怅。当时,老人为来访的一行人弹了一段口弦,弹着弹着,心中的苦闷便如潮水般涌出,泪水也潸然而下,口弦弹出的声音也因哽咽而变化起伏。大家询问为何如此悲伤,老人讲述了自己的过往。她曾是童养媳,13 岁就嫁人,接连生育的十几个孩子,最终只存活下来五个。年老时,丈夫又一直瘫痪在床,全靠她照料,一生命运极为悲苦。但想到生活的美好,老人又高兴地弹了一段,口弦节奏也变得轻快,结束后说道:“东方红,太阳升”,因党的政策好,政府给予的经济支持和关怀,为她送来了温暖,让老人心怀感恩,心情愉悦。整个过程中,口弦弹奏与呼吸节奏紧密相连,哭泣时的哽咽和高兴时急促的呼吸状态,都能通过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得以体现。

口弦的功能与创新传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要求中,着重强调了要关注非遗的传承人(见人)、非遗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载体(见物),以及非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见生活)。

(连着针插的口弦)

在竹制口弦的制作方面,通常会在口弦的两边扎两个小孔,穿上细绳。一头用于缠绕在手上,起到稳固口弦的作用,另一头则用于抻拉绳子,使置于唇间的口弦发声。在过去,四五十年代山区的少数民族妇女自幼学习女红,她们会把“针线插”缠在口弦一端的细绳上,再将口弦挂在自己所穿的大襟扣子上,不仅方便随身携带针线,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当她们在田间劳作疲惫时,会坐在田边,做个针线活,绣一绣衣服鞋子,绣累了就拿起口弦置于唇间,抒发内心潜藏的苦闷或情感。她们未曾系统学习过口弦,却能借此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充分体现了口弦的实用性和娱乐性等功能。

(项链口弦,装饰物背面固定了口弦)

如同过去妇女们随身携带口弦一样,如今为了让口弦更好地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安宇歌将口弦制作成各种首饰的模样,诸如簪子、耳坠、项链等,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贴近了生活。

(耳坠式口弦)

安宇歌发明的竹铁组合式口弦还荣获了三项国家专利。

(竹铁组合式口弦)

宁夏口弦的演奏谱法最初由安宇歌的妈妈安妮编写,宁夏口弦的旋律则由安宇歌开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安宇歌在弹奏口弦时,对于哪里有所不足、需要增添什么,都会深入研究。在传承过程中,她口传心授,对于上一代人传授的技巧,她会思索弹奏上的发展空间,思考各类音的发声原理。正因如此,口弦谱子得以逐步完善。当她将其传授给儿子李旭时,在弹奏技巧上又实现了对前两代的突破与创新。安宇歌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但在技巧方面可以不断创新。口弦依旧保持原始状态,未添加额外元素,弹奏方法依然依靠口腔。

坚守中的希望之光

制作口弦时,多数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安宇歌由于常年制作口弦,手部骨头逐渐变形,手和胳膊时常疼痛,需要扎针来缓解。但一路走来,这些艰辛反而成为了她口弦传承和保护工作上的勋章。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与考验,都无法阻挡她坚定前行的步伐。

(安宇歌和李旭弹奏口弦)

口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安宇歌将口弦传承工作视为自己肩负的使命,这条道路虽布满艰辛,却也满怀希望。安宇歌等人付出的不懈努力,让这古老的艺术得以延续。口弦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更多人的共同珍视,只有这样,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永不褪色。(记录者:阿娜巴德)

责任编辑:丁原



阅读113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