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促进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本次“小小社交家”活动以“游戏化学习”为核心,通过多元互动形式帮助儿童解锁沟通合作密码。在自治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宁夏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贺兰县隆源村村委开展了小小社交家主题活动,活动依托心理学理论,结合留守儿童群体特点,设计沉浸式体验环节,旨在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及社交技巧,助力构建健康心理生态。儿童在游戏中解锁沟通合作密码
活动伊始,通过“破冰游戏”迅速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倾听与表达。特别设计的“盲人方阵”游戏,让孩子们在蒙眼状态下依靠同伴的声音指导完成特定任务,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信任与合作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留守儿童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打开了心扉,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
拼图里的合作哲学:跨组协商见证成长
接下来的“拼图挑战”环节,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完成拼图的一部分,最终需要跨组协商,将各部分拼接成完整的图案。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尊重并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通过跨组协商,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在分歧中寻找共识,见证了从个体到集体的成长蜕变。
情景实验室上演沟通“变形记”
活动高潮部分,社工们设置了“情景实验室”,模拟了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沟通场景,如朋友间的误会、团队合作中的冲突等。孩子们被分配到不同的角色中,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并学习如何有效沟通、解决冲突。特别设计的“沟通变形记”环节,让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调整沟通策略,既锻炼了应变能力,也深化了对沟通艺术的理解。
可视化工具赋能社交学
活动最后,社工还特别设置了社交能量树:挂满果实的树冠下有尊重树根、沟通树干等模块清晰展示技能关联。孩子们将写有承诺的星星贴成银河:“我要做倾听小耳朵”“我会好好说‘不’”“我要尊重他人”等内心真实的心声。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儿童心理健康系列讲座与团辅活动之“小小社交家”圆满落幕,但我们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永不落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形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颗心灵都能在阳光下自由绽放。(记录者:吴诚)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