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在北京·那伽树无障碍咖啡集合店,一群伙伴随着音乐开始起舞。
和传统印象中的“舞蹈”不同,这场舞会没有固定的舞姿、技巧和形式,也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舞者,甚至没有“台下观众”与“台上舞者”的区别,这就是第九届 I CAN 协力营的年度大戏——“跳出罕见·共生舞会”。
由病痛挑战基金会和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主办的 I CAN 协力营,自2012年起已培养了涵盖40余种罕见病的150多名营员,他们成为社群中的公益火种和行动者,不仅展现出向上成长的生命力,也用这份生命力照亮着别人。
第九届 I CAN 协力营于今年10月4日开营,聚集了近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包括成骨不全症、低磷性佝偻病、视神经脊髓炎、McCune-Albright综合征、脊髓性肌萎缩症、贝克型肌营养不良、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自身免疫性垂体炎、颅咽管瘤、马凡氏综合征等罕见疾病和障碍类别的病友或家属。
大家分成三个小组,经过一周的参与式培训、实践、陪伴,通过公益基础理论、罕见病知识、行动案例课程,生命故事分享、小组行动讨论、共生舞蹈等过程,更真实和更深度地认识自身,了解罕见病领域及其他社会议题,思考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有觉知地参与社会、推动改变。
这一场“人人皆可舞”的共生舞会,是这一周历程所沉淀的一份给自己和他人的礼物。
共生舞不是为“特殊人群”创造的舞蹈,而是任何人都可以一起跳的舞。轮椅、肢体障碍、视力障碍、心智障碍……无论是怎样的身体和状态,每个人都能在共生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打破躯体的局限,享受舞动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在现场,几十位原本只是路过或驻足观看的观众,也逐渐受到这种快乐舞动的感染,不禁自然地加入其中,与舞者们一同翩翩起舞,共同创造这一刻的美好。
✦✦
舞者与观众现场互动,以相互模仿或一动一停的方式进行动作对话,共同创作一段即兴舞蹈。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不需要考虑“会不会”跳舞,不需要担忧跳得“好不好”,每个人都成为这场舞会的一员,尽情投入其中。生命无需比较,而需看见,看见每一个不凡生命本身,享受自身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纵使面对着罕见病和残障的挑战,我们依然可以舞蹈,依然可以被看到、被欣赏,也依然有动力和能量成为“火种”照亮他人。罕见病人士是解决自身社群问题的核心力量,生命,本就该热烈绽放——这是营员们想用这样一场共生舞蹈告诉当天和未来遇见的每一个人的。
舞者与现场观众以即兴舞蹈的方式共同创作的大合照
第九届 I CAN 协力营秋季营在这场共生舞会中圆满落幕,接下来营员们将回到各自的生活中,继续完善各自的小组公益行动,并将带着这份行动力与期待,在年末的冬季营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