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孙静)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1月15日的德州老年大学东校区,没有朗朗书声,却被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讨价声填得满满当当。一场专为银发族量身打造的“银龄赶集”活动热闹开锣,40多家企业携好物送暖上门,非遗瑰宝与生活福利同台亮相,让校园里的这场大集,既接地气又有文气,成了大爷大妈们最爱的“打卡地”。
谁能想到,逛大集还能“不出校门”?往日静谧的校园,如今摊位林立、烟火升腾。粮油米面、家居好物、健康器材一字排开,企业工作人员化身“摊主”,热情介绍着专为老年人定制的优惠;免费体检、法律咨询、智能设备教学专区前,围满了求知欲满满的长辈,“小伙子,这视频怎么发家族群”“医生,我这血压算不算正常”,问题一个接一个,答复耐心又暖心。大爷大妈们挎着布兜、揣着手机,脚步比年轻人逛商场还轻快,“以前赶集得挤公交,现在校园里就有,还都是我们用得上的,太贴心啦!”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集市里的“非遗专区”。剪纸摊位前,红纸翻飞间,花鸟鱼虫、福字寿桃跃然纸上,非遗传承人指尖生花,大妈们围着眼花缭乱,手比嘴还急:“师傅,能给剪个带退休金密码的福字不?”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扎染摊位上,蓝白丝线交织,布料在水盆中晕染出独特纹路,大爷们也忍不住上手尝试,虽然染出的图案堪比“抽象派晚霞”,却依旧宝贝地说“这是独一份的晚年记忆”。黑陶展台更显雅致,“黑如漆、明如镜”的器皿静静陈列,印证着“谁将泥土制成陶,盆罐壶缸技艺高”的古韵,长辈们轻抚着温润的器身,感叹“这比年轻人的潮玩有分量多了”。
作为学校文学写作班与文学名著欣赏班的老师,我自然要带着学生们赴这场“烟火与书香交织”的盛会。转过非遗摊位,一个摆满书籍的角落忽然吸引了众人目光——一本《山海经》静静躺在其间,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兴致。我看着阳光下同学们的脸,心里也有了一个想法:既然是老师带学生们来赶集,总得让她们收获颇丰才是不枉虚行。“同学们,这可是‘上古奇书’啊!”我顺势拿起书卷,现场开讲:“你们看这‘人面兽身’的九尾狐、‘衔木填海’的精卫鸟,既藏着古人的浪漫想象,又与咱们刚才看的剪纸纹样、黑陶图腾一脉相承,这就是中华文脉的代代相传!”学生们听得入神,有的掏出手机速记,有的围着书本细细端详,连旁边逛集的大爷都凑过来打趣:“原来逛大集还能上‘名著课’,这趟没白来!”
这场别开生面的大集,赶的是便利,聚的是热闹,藏的是深情。40多家企业的贴心好物,是社会对银发群体的精准关怀;非遗技艺的躬身传承,是文化对晚年生活的温柔滋养;而一本《山海经》引发的现场课堂,更让这场集市多了几分书香雅韵。在这里,“经霜枫叶色尤浓,历雪青松志未穷”不再是诗句,而是大爷大妈们活力满满的真实写照;讨价还价的烟火气与非遗传承的文化味、书香气息交融,让晚年生活既有“柴米油盐”的踏实,又有“诗和远方”的雅致。
“银龄启新程,晚晴筑华章”,这场校园大集,不仅让长辈们收获了实惠与快乐,更彰显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当传统工艺遇上银发时光,当贴心服务走进校园日常,当书香墨韵融入集市烟火,晚年生活便有了别样的精彩。愿这样的“银龄盛宴”常办常新,让每一位长辈都能在烟火与诗意中,活出“霞光满夕阳”的幸福模样!